出品|三言Pro 作者|DorAemon
你有多久没听过乔布斯的名字了?甚至国内科技产品的发布会都几乎没人穿牛仔裤了。
曾几何时,苹果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被科技圈当作引领者和参照系,每一步动作都会被模仿。初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能源车都有所谓国内版和国外版。
如果苹果能够成功跨界进入汽车制造业并推出颠覆性的产品,无疑会为其他科技公司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模式和市场信心。然而,苹果造车计划的取消意味着失去了这样一个可能的先驱者角色,使得其他想要涉足该领域的科技公司失去了直接对标对象。
苹果的决策可能让其他科技公司重新评估自己在电动车行业的投入和策略。原本可能期待苹果将如何解决从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到市场定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但现在这些公司需要独立探索,并承担战略风险了。
不仅仅苹果放弃造车让跟随者失去了参照系,多方面迹象表明,科技圈的参照系似乎逐渐消失了。
今日,苹果宣布放弃电动汽车研发计划,2000人的团队将解散,分批转入人工智能研发部门或者被裁员。
苹果一直是行业中的“导师”,追随者无数,但如今在造车领域,“老师”都撤了,其他人该如何选择?面对高合和其他倒下的先烈,决心造车的公司们是否有一丝动摇、站在风中凌乱?
这些年,苹果的“导师”效应似乎没那么明显了,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局限于苹果公司。那么,当科技圈失去“参照系”会发生什么?
苹果放弃造车
多方表态:有人震惊有人愁
苹果放弃造车的消息一出,国内新势力大佬们纷纷表态。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今日在朋友圈转发相关报道,并表示:“去年还讨论过,新进入者会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苹果。2024年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但没有想到苹果在2024年也出牌了。”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发文称,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
李想分析认为:
第一,做成了toC的人工智能,苹果会成为一家10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输了,苹果会成为一家1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苹果的必争之战。
第二、做成了汽车,大获成功,苹果会增加2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评论称,苹果在制造业一旦下了决心,多难得难题都能解决,所以肯定不是遇到困难。同时,也不是怕竞争对手很强大的问题,周鸿祎称苹果有庞大的用户群,产品用户都会买单。
周鸿祎猜测, 苹果放弃造车还是为了All in AI,美国所有公司都在All in AI,不拥抱AI就会被干掉。
雷军则表示,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小米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有意思的是,在上面这几位大佬中,只有雷军的评价用词“震惊”。
考虑到国内造车新势力大佬中,只有雷军和贾跃亭是做手机出身,然后开始涉足造车的。
所以雷军这番“震惊”表态,也让网友调侃称,“师傅和导师的公司撤了”,“心疼小米”。
再来看看一些网友评价。
有人认为苹果放弃造车是行业风向标,不该入局了;有人认为苹果是站在更高层次;也有人直言苹果是继续深耕人工智能,其他人跟不上了。
有人认为苹果没有未来了,不造车公司缺少第二增长曲线;在AI上,苹果也是慢了一大步;即使是刚推出的Vision Pro,市场反馈也并不很好,总结就是苹果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苹果了。
苹果为什么造不出车
虽然很多人调侃“雷军丢了老师”,但是理性来说,苹果的“老师”实力其实是在缩水的。
苹果旗下产品的优势正逐渐被竞争对手压缩,近年来很少再有什么“革命性创新”产品;寄予厚望的空间计算产品Vision Pro仍然不足以掀起波澜。
在造车方面,报道称因一直无法达到苹果对汽车的极高要求,最终不得不放弃;据了解,苹果寄希望开发一款可以“没有方向盘和刹车,完全无人驾驶”的自动汽车。
说好听点,这是对自己的高要求;但说难听了,就是盲目想一步登天,当下超出人类科技范围的能力,纵使是苹果也无法实现。
不说国内头部车企,即使是威马汽车、高合汽车这种倒闭、濒临倒闭的车企,也起码推出了数款量产车型;哪怕是贾跃亭,耗费巨资,憋了数年也起码交付10台车。
而苹果转向发力的人工智能方向,也明显落后于OpenAI、谷歌等巨头。简单举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你真的觉得siri好用吗?
承认苹果在造车上失败,对于它的拥趸者来说,确实很难。
当科技圈失去了参照系
这并不是笔者对苹果放弃造车冷嘲热讽,相反苹果、谷歌、OpenAI等都是伟大的巨头,在各自领域都是引领者,推出无数优秀产品,改变世界。
但这并不意味这领头羊所作所为就一定是百分百正确的。强如苹果,近十年来也没能再有一款媲美当初“iPhone首次问世”效果的产品。
时至今日,苹果要摸索新的发展方向,造车、人工智能、VR……总要尝试;其他行业引领者也同样如此。
再笨的学生也有出师的一天,所以如今我们不再需要“参照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现在都得自主探索发展之道,而哪条路是正确的,可能谁也不知道。
而呈现这种局面,恰恰说明我们不再那么需要“参照系”了。
苹果力推Vision Pro
国内VR惨淡经营,并未跟随
前不久,苹果虚拟现实产品Vision Pro上市,苹果给予大力宣传;但是国内VR市场,近年来反应平平,虽可能不适合用“经营惨淡”形容,但也确实不亮眼。
以国内VR头部的某品牌为例,据报道,2023年初,该品牌将销量目标由2022年的100万直接下调50%至50万。
此外,该品牌还被曝多名核心业务负责人相继离职、调岗;而且离职员工数量已经接近高峰时在岗员工数的一半。
整体市场方面,据IDC咨询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VR设备出货26万台,同比下滑53.3%。
苹果从去年发布Vision Pro,到今年正式销售,虽然吸引科技圈关注,但是却没能带动国内VR企业大规模跟风。
而且从Vision Pro的媒体、用户反馈来看,这款产品功能虽然强劲,确实属于行业头部水平,但是VR设备的痛点依然没能解决,比如佩戴不舒服、性价比不高、对生产力提升帮助不大等。
拼多多新王当立
旧王摘冠
找“参照系”也不一定非要看国外头部企业。比如电商行业,阿里巴巴、京东一直是行业标杆,在国内想做电商多少都得学学阿里和京东的打法。
最典型的就是“双11”这种购物节,行业里的玩法几乎都是从阿里、京东这边衍生出来。
但是2023年双十一后,突然拼多多就迅速崛起,市值一度反超阿里,登顶中国电商之王。而且拼多多的双十一并没有采用多复杂的玩法,就依靠简单粗暴的便宜低价,一举获得用户认可。
OpenAi开启大模型浪潮
Sora一出鸦雀无声
OpenAI的ChatGPT3.5横空出世后,曾经一下子掀起国内自研“大模型”的浪潮,各家科技、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
但是,前不久OpenAI的Sora发布,同样是掀起AI媒体的狂欢,但在国内除了干倒“AI巨头”李一舟外,却没有出现多家公司跟风推出自己的“文生视频应用”情景。
只剩下一堆AI自媒体天天搁那“炸裂”,天天炸裂。侧面也说明,容易让人惊艳的前沿技术、为之赞叹的技术和产品不那么多了。
魅族不做传统智能手机了
联想推出AIPC
扎克伯格之前押注元宇宙,也带的国内一些科技公司跟着炒元宇宙概念。但是如今Meta败得一塌糊涂,只能寄希望苹果的Vision Pro能拉一把元宇宙;而国内也不怎么吵吵搞元宇宙了。
曾经拥有众多拥簇的魅族突然宣布不做传统智能手机了,转而All in AI;联想在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推出了数款AIPC产品,积极拥抱AI。
小扎不可信了,国内科技公司也将产品加上AI的概念,搞起了融合式创新,“人车机”等生态式创新。
仅库克一人纪念乔布斯
发布会再无人穿牛仔裤
老师傅渐行渐远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变化,今年2月24日是乔布斯诞辰69周年纪念,但或许是恰逢元宵节的缘故,国内少见有人纪念,只有库克发文表达了对乔布斯的怀念;
其实这么多年,几乎只有库克一个人纪念乔布斯,朋友圈已经n多年没人提乔布斯了。
还有就是各种发布会上,也没有人再模仿穿乔布斯经典的黑色套头衫+牛仔裤介绍产品了。甚至牛仔裤也不穿了。
而且对于苹果放弃造车这件事,属于观点不一。这点值得一提是因为,苹果作为行业领头羊,曾经的一举一动都几乎得到一边倒的支持。这正说明我们的科技圈对“参照系”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高。
无论是苹果还是Facebook等等,这样的老师傅已经渐行渐远。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中国新能源市场,国产车的产品力丝毫不输合资车;国产品牌已经上探到百万级,还获得不错的口碑;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手机市场上,国产品牌的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专为国内用户贴身定制的体验甚至超过iPhone;
……
不盲目跟风,独立探索,走出符合各自市场的发展之路,是未来科技圈的发展路线。当然,该攻坚的核心技术还是需要攻坚。从学习模仿,到独立自主,是每个后发市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