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加载中...
华为通报“违规招聘”:处理多名责任人
DorAemon 2025-03-11 18:28

据第一财经报道,3月10日,华为内部发文称,对非雇员人员选择业务中违规事件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华为透露,经审计发现,ICT产品与解决方案,半导体业务部、人力资源管理部、ICT销售与服务部、终端BG、质量与流程IT部多人在非雇员人员选择业务中,存在安排、参与替考、向候选人透露服务能力考察题目等违规行为,同时,多人通过出卖公司信息资产获利,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及公司相关业务管理要求。

经研究,对涉事人员予以开除,并要求其退回非法获利、赔偿公司损失。

DorAemon
文章总数
10029
快讯
更多
  • 2025-05-13 16:03:31
    美团投资10亿美元,Keeta将进入巴西

    美团今日发文称,5月12日“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巴西总统卢拉与美团创始人、CEO王兴会面,并见证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与Keeta签署投资协议。美团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将旗下外卖服务Keeta引入巴西,并计划5年内在巴西投入10亿美元支持该项目的发展。


    360截图20250421181232069.jpg


    王兴表示,巴西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巨大,Keeta将致力于提升当地消费者体验、促进合作餐厅发展,并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根据投资协议,Keeta进入巴西后,将在当地建设全国性即时配送网络,为当地用户带来更优质的外卖服务。同时,Keeta将为当地合作伙伴提供多样化的营销工具和数字化运营工具等综合服务,支持当地餐饮商户的业务增长。


    美团表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Keeta已运营两年,助力餐厅合作伙伴在平台上的销售额翻了一番。Keeta自2024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上线,已覆盖当地所有核心城市,用户数和订单量增长迅速,入驻商户持续增加。


    王兴表示,国际化是美团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我们会持续努力“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开创发展新局面。


  • 2025-05-13 14:17:12
    爱奇艺回应APP收集个人信息:由合作方开发并提供

    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报告披露爱奇艺(版本X9M_m1e_17.0.0.20221018)存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问题


    爱奇艺对此回应称高度重视并第一时间开展内部核查。经核查,该版本为2022年10月上线的某品牌车载端应用,由爱奇艺合作方开发并提供。针对报告披露的问题,正与合作方一道认真核查,积极整改,后续将更新合规的新版本应用。会继续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的主体责任,为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 2025-05-13 11:54:57
    爱奇艺等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官方回应

    据媒体报道,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其中,爱奇艺被点名。

      

    针对此事,爱奇艺客服向新浪科技表示,“我们十分重视每一位用户的反馈问题,您提出的问题我们已经详细记录,后续会反馈到相关部门。”(新浪科技)


  • 2025-05-13 11:51:21
    小米法务部:聚好看公司发布侮辱、贬损小米公司的虚假和误导性信息,构成商业诋毁

    今日,小米法务部发文称关于小米起诉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业诋毁一案,近日小米收到法院终审判决,驳回聚好看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

    2023年8月31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聚好看公司通过其微博账号“Vidda官方微博”发布侮辱、贬损小米公司的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损害了小米公司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构成商业诋毁。法院判令:聚好看公司在“Vidda 官方微博”账号置顶位置,连续七日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另赔偿小米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5万元。

    近日,我司收到法院终审判决,驳回聚好看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法院认为:从语义、语境、特定主体对应性分析,再结合公众认知,一审法院认定聚好看公司发布的微博内容指向小米结论正确;聚好看公司将小米公司视为竞争对手,将与小米公司类似的“年轻人第一台好电视”、“我们的征途是真正的星途大海”作为宣传口号,在此背景下,通过标注拼音试图掩盖指向性,主观存在恶意,且在双十一节点发布,进一步证明其通过诋毁竞品提升自身销量的意图。


    微信图片_2025-05-13_114924_800.jpg

    005SGeTKly1i1do71akjaj30u00zn10c.jpg

  • 2025-05-13 11:16:22
    教育部:禁止学生直接复制AI生成内容作为作业答案

    5月1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使用指南》),以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其中《使用指南》提出,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对此表示,小学阶段学生在教师、家长帮助下适切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防止不合理使用影响学生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教师在课内有效开展人机协同教学;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指导学生交叉验证生成内容的合理性;高中阶段可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评估生成内容的社会影响。这一设计旨在平衡技术应用潜力与学生年龄适配性,避免低龄学生因认知不足导致技术滥用或过度依赖。


    据介绍,为防范学生因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弱化独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从制度规范、教学引导与角色定位等维度建立系统性防范机制。一方面,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并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从源头上杜绝“代劳式”使用行为。另一方面,强化教师的引导职责,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逻辑缺陷、价值倾向及文化偏差,培养学生对技术输出内容的质疑精神与甄别能力,切实提升信息处理的自主性。同时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场景中的辅助定位,强调其应用边界,始终坚守师生互动在知识传授、思维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确保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有机统一。


    此外,为切实保障学生隐私与数据安全,《使用指南》还要求构建覆盖数据安全、伦理审查、内容监管的全链条保障机制。具体包括严禁师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输入考试试题、个人身份信息等敏感数据,从源头上杜绝隐私泄露风险;各中小学校需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白名单”制度,经严格审核评估,仅允许符合教育场景需求且数据安全合规的工具进入校园使用;教育行政部门将持续强化监管职责,对技术供应商的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及传输等处理流程实施动态审查,确保其合法合规。(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