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nfoQ,作者:小智、Lisa、张晓楠
空缺十年后的第一任 CTO
百度上一任 CTO 还要追溯到十年前。2010 年,李一男宣布从百度离职,CTO 一职也就空缺至今。回顾百度的前两任 CTO,无一不是履历辉煌、战功彪炳:
百度首任 CTO,刘建国。2000 年 1 月加盟百度。主持开发过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统(“天网”)、第一个面向消息的中间件产品(“银燕”)。在软件开发管理、项目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百度期间主要负责公司与技术和工程有关的规则、研究和管理。
第二任 CTO,李一男。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毕业。15 岁考入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26 岁成为华为常务副总裁。2008 年 10 月任职百度 CTO,在百度期间,领导了百度“阿拉丁”等计划的研发。
继任者王海峰,所为何人?
集百度 AI 大权于一身的男人:王海峰
2010 年 1 月,王海峰加入百度,先后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互联网数据研发部(包括知识图谱和互联网数据挖掘)、推荐引擎和个性化部等,并作为执行负责人协助创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
2018 年 12 月 18 日,百度宣布技术体系架构整合。搜索公司及各 BG 运维、基础架构和集团级共享平台整合至基础技术体系(TG),整合后的 TG 向王海峰汇报,王海峰同时作为 (AI 技术平台体系)AIG 的负责人。
如今,王海峰不仅升任百度首席技术官(CTO),同时也是百度研究院院长。负责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语音、视觉、增强现实、深度学习等技术研发,可以说是集百度 AI 大权于一身的男人。
在百度全面转型人工智能的道路上,王海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此次出任百度 CTO,是否有希望扭转百度技术实力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呢?
阿里运营,腾讯产品,百度技术是否还成立?
坊间对中国互联网老牌巨头 BAT 三家曾有一句著名的论断: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这句话的背景不难理解,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出身,对运营的看重是刻在骨子里的;腾讯创始人虽然是工程师出身,但却被称作中国互联网最好的产品经理;至于百度,主要业务重心搜索引擎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是无法支撑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变了。阿里还是那个看重运营的公司,但已不再只专注于电子商务:阿里云市场占有率国内稳居第一、亚太地区保持领先、全球第三;成立达摩院,持续投入未来。而腾讯也在技术上饱受诟病以后坚定转型:调整组织架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技术工程事业群占据其二,成立技术委员会自上而下推动技术建设改革,赞助多个开源基金会,努力推动开源事业的发展。
而此时,百度的技术实力却越来越不被认可,或者说忽视。在今年的春晚红包大战上,百度技术第一次站在春晚级别的高并发场景下接受检验,最终表现堪称圆满。外界近些年第一次深入思考:原来百度的技术实力也很牛?
事实上,百度仍旧是一家技术实力值得称道的科技公司。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国内就少有能与之比肩的科技公司;在内部,百度同样以工程师文化著称,技术委员会、技术学院等内部体系完备;百度在开源方面有 San、brpc 之类的明星项目;InfoQ 跟百度合作的线下技术沙龙明年将迎来第十年。
那为什么百度的技术仍旧为人忽视?大概是因为技术是中立的,技术公司可能不是。完美的科技公司可能只存在于想象里。
此时的百度,急需强心剂
对于 BAT(百度、阿里、腾讯)中三家的排序,业界已有人表示过质疑,加之新的互联网三巨头 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的入场,百度可谓”前有狼后有虎“。
知乎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帖子:如何看待 5 月 17 日百度市值被美团和滴滴超过,只有今日头条估值的 60%、阿里及腾讯市值的 10%?
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百度 Q1 营收 241.23 亿元,同比增长 15%。但是净亏损为 3.27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 66.94 亿元转亏。
比较占据上风的说法是,百度一季度的亏损是因为春晚前后花了太多钱。其实在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广告营收的下降对于百度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除了经营上的挑战之外,人事频频变动也是百度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远有陆奇的离开、张亚勤的退休,最近三个月则有向海龙、吴海峰、顾国栋、赵承、孙雯玉等多位百度 10 年以上老将的离开。
不算这一次,此前百度已经经历过三次人事大换血,分别是上市、O2O 战略以及”All in AI“。在第三次的”All in AI“中,有“四大护法”之称的吴恩达、王劲、倪凯先后离开。
有人统计,到向海龙为止,百度已经离去十多位副总裁,二十多位高管。
在营收、人事变动频频的当下,今天对王海峰的任命,会是一针强心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