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加载中...
Z世代需要的是“星辰大海”
Feng 2019-06-28 10:01

文/Alter

来源:Alter Pro(ID:spnews)

  

熟人社交只是沟通的工具,Z世代照旧会在一些陌生人社交中“装扮更好的自己”。互联网熏陶下的年轻人,早已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他们需要的不是在螺狮壳里做道场,而是星辰大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这一届年轻人是Z世代。

  

对于这一问题,品牌方知道,创业者认同,资本市场也在用脚投票。

  

大约从2018年开始,一些快消品牌和时尚品牌的营销掌门人,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分享占领Z世代的心得,然后总结出新的营销方法论;创业者开始研究年轻人群的生活、消费和社交习惯,尝试从Z世代身上找到潜在的蓝海市场;资本市场也出奇的配合,但凡贴着Z世代标签的项目,结果总不会太坏……

  

可能是“中老年人”的思维定式在作祟,每每谈到Z世代的时候,我们总想着他们身上有哪些掘金机会,抑或是讨论Z世代表现出了什么样的行为,却从未思考过Z世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Z世代有哪些秘密?

  

在时间上,Z世代通常指1995年到2010年出生的互联网一代。

  

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在《圈层效应》一书中,又将Z世代泛指为在行为和态度上符合互联网一代特征的人,然后旗帜鲜明地指出:同一世代中的人们对事物变化具有相同的信念、经验和价值观,不同世代的人们对此的认知各不相同。

  

Z世代之所以被聚焦在镁光灯下,终究还是圈层效应导致的结果,诸如zqsg、xswl、扩列、处q友等Z世代专用的“黑话”,哪怕是年龄相近的90后也会不觉明历,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莫名的神秘感。仅仅由此将Z世代特殊化,未免有些矫枉过正,毕竟90后也曾用火星文将汉字进行萌化,给力、囧之类的网络热词早已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


  

可既定的事实是,Z世代已然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无论是社交、消费还是品牌营销,进一步深挖的话,Z世代身上确实存在很多“秘密”:

  

“比如Z世代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红杉资本在《00后泛娱乐消费报告》中给出了佐证:94%的00后有自己的智能手机,过半的00后同时拥有手机、平板和手提电脑。

  

比如互联网本就是Z世代的生活方式之一,据Soul发布的《Z世代社交报告》显示,80%的用户每天上网在3小时以上,约40%的用户每天花费至少6个小时上网。对于大多数Z世代而言,并不存在在线和离线的差别。

  

再比如Z世代独特的社交需求,80后习惯于QQ聊天、论坛灌水,90后偏向于贴吧、二次元等,Z世代在扩列、处q友等表达之外,一个特殊需求就是连麦,哪怕是写作业还是吃饭,哪怕连麦的对象自己压根就不认识。 ”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秘密”似乎又不难解释。

  

青春期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在计划生育、经济高速增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全世界范围内都维持着较低的生育率。独生一代的身份让Z世代更愿意扩展自己的朋友圈,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刚好提供了Z世代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

  

互联网改变了一代人,并给予了他们不同于前代的阅历和世界观,但这些到底是表象,还是事实?


我所看到的Z世代

  

就像文初所提到的,凡是贴上Z世代的标签,在资本市场的结果总不会太坏。

  

标志性的案例就是社交赛道在2018年的回暖,在微信、微博、QQ等超级App编织的权利缝隙里,生长出了Soul、积目、Tiki、flow等风靡一时的社交产品,又频频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在尝试深入了解Z世代之前,我下载了多个专门为Z世代打造的社交App,也确实找到了一些想要的答案。

  

1、Z世代社交的根源在于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

  

上一代的社交多半是从即时通讯切入的,Z世代世界里走红的却是Soul、积目这样的社区型产品。

  

《Z世代社交报告》里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许可以做出解释:“超过半数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记录自己独特的生活随想,喜欢在虚拟世界里与人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在这些社区类产品的亲身体验中,我发现Z世代除了强烈的“分享欲”,另一个特征则是在用“人设”社交。



大致做了一个统计,Z世代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符合人设的标签,比如摄影、吉他、撸猫、动漫等等。如果去询问一位Z世代用户的年龄、职业等信息,多半会被拉黑处理,可如果找到对方喜欢的“人设”,诸如铲屎官、萌宠一族等等,则可以聊上大半天,甚至可以去安利某个牌子的猫粮或狗粮。

  

Z世代社交的目的并不是纯粹的交友,而是为了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黑话”只是Z世代寻找同好的第一道门槛,人设是他们守住社交自留地的另一道围墙,本质上都是“独生一代”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彼此的方式。

  

2、崇尚游离于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全新社交法则。

  

厘清了Z世代社交的目的,也就更容易读懂外界对Z世代的诸多“误解”。

  

如同很多人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在Z世代聚集的陌生人社交平台上,原本聊的火热的两个人突然中断了联系、时常可以看到被熟人发现后停更的动态、活跃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注册新ID重新开始......以至于有人担心这样的社交是否会陷入深度而失去广度,导致用户粘性和忠诚度下降。

  

回到教育心理学上,这种局面的出现也不难理解,中国的一二线城市里有着熟悉的一幕:两代家长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从小到大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家长密不透风的“监视”中。互联网恰巧为Z世代提供了一个游离于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环境去放松自我,甚至说是“喘息的机会”。

  

同时应该看到的还有另外一面,95后和00后们在匿名社区里相当活跃,“路边看到了一个心动的帅哥”、“今天被同一个站点上校车的学弟表白了”、“英语老师的发音简直了”等原本只适合闺蜜间分享的话题,成为Z世代日常分享的基本组成,动态下的回复也大多会一一回应。

  

看似有些“快餐式”的社交行为,反而折射了Z世代崇尚的社交规则:他们希望自己的灵魂、三观、个性被素不相识的欣赏,而非基于现实的因素喜欢或者讨厌。与Facebook所构建的上一代社交规则并不相同。

    

回到Z世代的立场上

  

田中芳树在《银河英雄传说》中有一句代表性的台词:“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似乎也可以用来形容Z世代的社交观。

  

Z世代的特立独行,无非是现实中狭窄社交圈的补充,但 “替代品”又偏偏不是微信、微博等熟人社交,被成年人“抛弃”的QQ,以及Soul等主打兴趣社交的陌生人社区,意外成了Z世代的心头爱。

  

Z世代的社交诉求不在于驱散孤独感、宣泄性欲望,而是依靠社交网络连接更大的世界。并不否认其中的掘金机会,但也应该从Z世代需要什么的维度,遵循贴合Z世代世界观的一些准则:

  

比如内容即社交的“打开方式”。

  

一个又一个案例已经佐证,Z世代的社交诉求不是把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搬到网上,更像是找到寻觅同好的新路径。

  

应该说,Z世代的社交模型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不管是被归为即时通讯的QQ,还是被视为新一代社交网络的Soul,核心都是内容生态。不同的是,QQ是从人出发,借助养火、扩列、暖说说等编织内容;Soul的逻辑是从内容出发,比如年轻人喜欢在Soul上分享自己的心情感悟,通过智能匹配连接那些志同道合的人。


  

如果从占领用户时间的角度衡量社交产品的生命力,Z世代社交产品的变现能力同样不可小觑,Z世代的体量已经足够庞大,每天都在产生、沉淀独具时代感的UGC内容,无形中占据了用户的社交时间,弥补了熟人关系不足的粘性缺失。在微信等熟人社交的格局已经板结的时候,以内容作为社交的连接媒介,可以说是近乎唯一的可行方法。

  

再比如尊重用户的隐私空间。

  

《衰姐们儿》中走红的莉娜·丹恩,在2015年注销自己的Twitter 账户时给出的理由是“很不安全”。大抵也是Z世代们拒绝朋友圈、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的原因,这些“互联网原住民”远比80后和90后们更有隐私意识。

  

需要指出的是,Z世代所理解的隐私并不局限在信息安全上。曾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位“中年大叔”对Soul的吐槽,在聊天中开一个露骨的玩笑就被禁言一周,露点的图片、约炮之类的敏感词等直接被屏蔽,聊天时被对方举报后,不到20分钟即被封号处理......如此苛刻的审核标准,无可避免会造成一部分用户的流失。

  

却也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健康友善的社交环境也是Z世代隐私空间的一部分。

  

终究还是要摆脱“中年人”的思维定式:作为互联网和智能硬件陪伴下成长的一代,他们不仅有着一整套独属于本代际的话语体系,还包括对社交概念的不同理解。想要经营Z世代的生意,行之有效的路径绝不会是一味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Z世代,而是真正回到Z世代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理解社交的基本需求。

  

结语

  

也有人对Z世代表现出的特征不以为意,比如Z世代多半还处于青春期,当他们走入大学、走进职场,有了庞大的熟人社会关系网,早晚还是要回到微信这样的“中老年”社交,所有的圈层都会被社会这个大染缸同化。

  

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熟人社交只是沟通的工具,Z世代照旧会在一些陌生人社交中“装扮更好的自己”。互联网熏陶下的年轻人,早已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他们需要的不是在螺狮壳里做道场,而是星辰大海。

Feng
文章总数
6399
快讯
更多
  • 2025-05-02 13:34:31
    微软移除 BYPASSNRO 脚本激怒用户

     5 月 2 日消息,微软自今年 3 月起移除 Windows 11 中的 BYPASSNRO 脚本,强制要求设备联网激活,此举在微软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引发诸多用户不满。


    用户不满的主要在于使用体验降低和成本增加。有用户提到在无联网状态下,装机后无法激活进入桌面;用户 C:Amie 抱怨绑定微软账户后,系统强制更新耗时长达 20 分钟。还有用户指出部分工作场景禁止电脑联网,且企业版许可证成本高,升级到企业版需额外支付费用,离线激活还需昂贵的 KMS 服务器,中小企业负担重。


    此外,微软账户强制要求与 Windows 11 功能更新中的 BitLocker 加密默认设置有关,有Reddit用户批评 BitLocker 自动启用可能导致数据丢失风险,且普通用户对此毫无准备,微软“默认安全”策略被质疑忽视用户实际需求。


    目前,移除 BYPASSNRO 仍处于测试阶段,用户仍有机会向微软表达反对意见。

  • 2025-05-02 13:28:35
    胖东来:2024年销售总额近170亿元,利润8亿多元

    5月2日,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公布截至 4 月 30 日的经营数据。整体销售额方面,4 月胖东来销售额达 17.49 亿元,年度累计销售额突破 80 亿元,达 80.27 亿元。


    业态销售额方面,超市、珠宝、百货三大业态 4 月份分别贡献 9.47 亿元、1.85 亿元和 1.76 亿元,占当月总销售额的七成以上;电器、服饰、茶叶等生活消费类业态分别实现 1.51 亿元、1.31 亿元和 0.85 亿元销售额。


    门店销售额方面,时代广场店以 4.43 亿元领跑,天使城店和大胖店以超 2 亿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二、第三位。从年度累计看,时代广场、大胖、天使城三大门店累计销售额均已突破 10 亿元,其中时代广场店以 20.31 亿元稳居榜首;小胖店、生活广场店年度销售额均超 5 亿元。


    2024 年胖东来销售总金额近 170 亿元,利润 8 亿多元,员工平均月收入 9000 元。截至目前,胖东来在许昌、新乡两地共有 13 家门店,涵盖 5 家综合型百货商场、7 家中型社区超市、1 家服饰鞋业类专业门店。

  • 2025-05-02 12:05:03
    淘宝闪购提前4天全量上线

    Screenshot_20250502_120440_com.sina.weibo.png

    5月2日,淘宝宣布淘宝闪购提前全量上线。全国用户今日起可通过淘宝闪购入口领取大额红包购买外卖。根据此前淘宝官方信息,淘宝闪购原定于5月6日全量上线。


  • 2025-05-02 07:25:08
    华为将于5月推出鸿蒙pc版

    据悉,华为即将在5月发布鸿蒙pc版。华为近期就已经推出了 Linux 笔记本,出厂只有 Linux 系统,配置不变,比 Windows 版本便宜 300 元。


    后续华为 PC 将全面转向鸿蒙系统,完全自主可控,老款产品也有望批量升级。


    此前曾官方曾曝光过疑似鸿蒙 PC 版界面,采用了与 Mac 类似的方案,状态栏置顶、Dock 栏置底,可以放置常用功能和应用,相比于 Windows 来说更方便、美观。

  • 2025-05-01 19:05:01
    FF就潜在非法做空行为启动法律行动

    今日,Faraday Future(“FF”)发布声明称,针对潜在非法做空行为及社交媒体上蓄意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公司已启动法律行动。


    FF方面表示,近期发现部分人士通过社交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散布针对FF的不实误导信息,损害公司及相关方声誉。自2023年以来,FF已对可能涉及公司股票非法做空的机构展开调查。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成为非法市场操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