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财经
有没有想过一家饭馆的菜品销量可能并不取决于其厨师手艺,而是一部网络剧?
要是放在十几年前,这两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完全不可能有任何关联。但是,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网络剧的热度恰恰能影响一家饭馆的销量。
近期迎来大结局的优酷独播的热剧《长安十二时辰》在这个暑期档掀起了一阵“长安热”。有意思的是,据饿了么统计,《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北京水盆羊肉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速高达135%。
这是阿里文娱板块全面打通以及与整个阿里经济体水乳交融产生的“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从财务数字变化中也可以有所感知。在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财报中,阿里文娱版块归属的数字媒体与娱乐版块在第一财季收入增长6%,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阿里文娱在整个集团的角色更加清晰。
阿里文娱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带来文化正向影响力
2013年,阿里巴巴收购虾米音乐成立文娱板块的前身数字娱乐事业部。在此后6年的发展历程中,阿里陆续在文学、体育、影业、视频和游戏业务上通过并购或内部孵化的方式,成立了自己的泛娱乐矩阵。
去年12月,阿里巴巴公布了对阿里影业的增持计划,向阿里影业注资12.5亿港元,持股比例增至约51%,并于今年3月完成交易,阿里影业的财务表现合并入表。在此后的组织架构精简再融合后,优酷、阿里影业、大麦和互动娱乐留在文娱板块。
提到阿里坚持做文娱的原因,马云此前给出的答案是,“将娱乐消遣转化为生产力”。
而再把时间往前推,马云在2015年给股东的公开信中描绘了“Double-H战略”,称阿里巴巴正在投资极具战略意义的电子商务之外的新业务,其中一个是十年后基于数据技术的健康和数字娱乐业务,“我们称之为「double H」产业,Health and Happiness”。
阿里文娱就是事关“快乐”的一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里对文娱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这种信心在新一季的财报中这已经有所反馈。
8月15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阿里文娱版块归属的数字媒体与娱乐版块,在该季度实现收入63.12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同期的59.75亿元增长6%;经调整EBITA亏损同比大幅收窄9亿元,降幅达到28.7%。
今年,接连上线的街舞竞技节目《这就是街舞2》和热血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在优酷独家上线,开播首日分别拿下9.7和8.8的豆瓣评分。刘涛、杨烁主演的剧集《我们都要好好的》收视一路走高。
几档剧综的口碑和流量对视频平台的拉升作用明显,财报显示,2020财年第一季度,优酷平均每日订阅用户量同比增长40%。
财务并表后的阿里影业为阿里文娱版块收入增长提供了积极作用,一直以来推崇的“优质内容+新基础设施”也在这一阶段有不错的收获。
今年阿里影业参与出品、推广的《绿皮书》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并在内地市场收获了4.77亿,另一部小国别的影片《何以为家》拿下3.73亿的票房。
透过业绩背后,可以看到阿里文娱“有质量的增长”。在互联网大厂争先寻求产业链更深度整合,在泛娱乐领域持续进行的军备竞赛里,在优质产品和内容的投入上,阿里文娱依然不遗余力。
而从4月优酷升级网络剧合作白皮书首推投资分账模式,以及阿里影业推出了“锦橙合制计划”、宣布加入青年导演联盟“薪火计划”来看,阿里文娱也正力图从上游生产端来强化对于优质内容的话语权。
文娱板块的全面打通:为阿里生态引流,实现二次增长
根据财报来看,阿里的主业电商仍在保持高速增长。然而在红海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后,企业也需要思考能靠什么实现二次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此前强调,坚信文娱是未来消费大生态必须的组成部分,这是阿里的战略选择。而生态协同作战是阿里文娱对外一直强调的战略路线。
去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文娱事业群总裁樊路远在文娱内部启动了宣发、产品技术以及内容三个板块全面打通的调整。6月18日的集团组织架构变阵更明确了文娱一号位,聚焦文娱各业务的紧密融合。
按照最初的设定,就是希望文娱各块业务既能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也能在版块内形成合力。这种“打通”,简单说就是阿里系内各个业务互相合作的管道得以疏通。
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灯塔、阿里鱼、凤凰云智、娱乐宝、云尚制片等基础设施等协同优化,基本覆盖了影视制作链条中投资、制作、宣传、发行、放映和衍生品在内的各环节,这给阿里影业的新基础设施打了个牢靠的地基。
阿里影业的“基建”经验,还带入了阿里文娱最重要的内容出口优酷里。年初阿里体育和优酷打通,淘票票和优酷也在最近实现会员体系打通,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宣发阵地。
近日,阿里影业宣布拟与优酷围绕内容的一揽子服务达成全面合作,阿里影业向优酷提供内容版权,并围绕内容提供一系列商务开发服务,即就影视作品提供广告招商服务及商务开发招商服务,以及电视播映权发行服务。意在打通阿里影业与优酷的内容生态。
单就优酷来说,围绕文娱建立专业、系统的在线剧集、综艺宣发平台,一方面,可以连接更多线上线下的用户,触达到更大规模的潜在用户;另一方面,可以接收更多品牌方的内容营销需求,提升其内容和用户优势,在多样的经济体中谋求盈利点。
而在阿里体系里,多个渠道都可以为文娱提供资源支持。基于集团语境的打通,可以让多个平台应声而动,围绕用户提供全场景的营销策略和沉浸式的消费体验,实现权益互通。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这种打通所产生的聚合效应清晰可见:
淘票票黑钻会员可抢先一步看大结局;用户在手淘输入暗语“回到长安”可通过H5跳转到优酷的独播页面;支付宝答答星球根据剧情定制安全知识专场“解救长安攻略”;飞猪发起“旅拍十二时辰”;饿了么设计“长安美食街”专题……
而《长安十二时辰》上线后,也拉通了阿里经济体。
比如,火晶柿子的搜索量突增2127%;天猫读书数据显示,原著纸质书购买上涨862%;书旗数据显示,原著电子书阅读人数日均环比增长818%;饿了么数据显示,水盆羊肉订单量全国环比增长11%,其中北京地区的环比暴增133%;飞猪数据显示,西安旅游周预定量同比增长27%……
有分析认为,待到阿里文娱全面成熟,产业链间的协同效应将得以体现,通过内容电商和粉丝经济等方式对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引流作用也将显露,并为其带来第二次增长。
樊路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阿里文娱重点要完成的,是通过文娱产业放大阿里商业体系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品牌影响力。
在一系列动作后,阿里文娱所扮演的两个角色轮廓变得更加清晰:
为“Double-H战略”夯实自身文娱地位,产生文化的正向影响力;
以及,凭借文娱优质产品和内容带来的联动效应,成为促使阿里集团各个业务线发展的对外助推剂。
阿里文娱在持续通过平台能力和文化产品造价值、满足用户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为整个阿里生态引流的功能。
当前,阿里在丰富的消费场景上仍有绝对优势。以优酷、阿里影业和大麦为主力的文娱用最新的成绩告诉外界,它在逐步释放协同发展的巨大价值还有很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