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7年后,国内投影机第一品牌极米在今年正式向IPO发起冲刺。
但是6月1号刚进入问询阶段后,极米就收到了来自峰米科技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6月3日,峰米科技发布公告称,已向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关于极米科技旗下主营核心产品侵犯专利权的《民事起诉状》,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总计4600万元。该案件已立案暂未开庭审理。
这场选在IPO关键时期的专利诉讼,对极米来说无疑成了一件棘手的事,也让上市出现了变数。
极米核心产品被指专利侵权
峰米索赔4600万
公告显示,涉案专利号为 ZL201110086731.9,发明名称为“高亮度激发方法及基于光波长转换的发光装置”,峰米科技系该专利的专利权人。
峰米成立于2016年,是光峰光电和小米科技联合成立的小米生态链公司。

峰米科技表示,被告极米科技的侵权产品Z6系列型号投影仪包括Z6和Z6X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完全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侵权。
峰米科技认为,被告极米科技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涉案专利,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之规定,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
据此,峰米科技请求法院判令极米科技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即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害涉案专利权的Z6系列型号投影仪,并立即销毁专用于制造被诉侵权产品的模具和设备,销毁库存侵权产品,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500万元,以及维权合理支出共计100万元,合计4600万元。
据悉,Z6系列型号投影仪是极米旗下的主打产品,在刚刚开始京东618取得了亮眼的销售成绩,在家用投影机产品销售榜单的前五位中,Z6系列就占了两席。
据悉,“Z系列”产品,占极米科技2019年营收的29%左右。
选在618以及上市问询的这个时段发起专利诉讼,不少人认为峰米科技可谓“用心良苦”,而这对极米的无疑是一次重击,以此带来的影响也更复杂。
上市途中遭遇诉讼
击中占营收1/3的Z系列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极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年后就成为中国投影机第一品牌,终结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称霸15年的局面。
极米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从2014年到2018年已获得了多轮投资,投资方包括百度风投、经纬中国等。
走过7年,极米发起上市冲刺。
5月8日,极米科技正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科创板挂牌上市。
极米科技计划在IPO中总计募集12亿元,主要用于智能投影与激光电视系列产品研发升级及产业化、光机研发中心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招股书中数据显示 , 2016 年和 2017 年极米出货量分别位居国内投影设备市场第四和第二 , 2018 年公司出货量首次位居中国投影设备市场第一 , 市场份额达 13.2%;2019 年 , 公司出货量继续保持中国投影设备市场第一 , 市场份额为 14.6%。
招股书还显示,在 2018年和2019年中国投影市场单品销量TOP 10中,极米产品分别占4款和3款,其中极米Z6连续成为2018年和2019年中国投影市场销量最高的产品。
在2017年至2019年的报告期内,极米科技以Z6系列为主打的Z系列智能微投产品营收分别达到了2.88亿元、4.16亿元和5.73亿元,占其当年营收皆在30%左右。
峰米狙击时机“刁钻”
瞄准“618促销”和“上市问询”
而峰米这次侵权诉讼就是对准极米的核心产品Z6系列,还瞄准了“618促销”和“上市问询”两个关键时间点。
目前虽然极米科技侵权案没有被“落实”,但由于诉讼必定是漫长的,会延缓极米的上市进程。
而如果一旦侵权一事被“认定”,根据新电商法实施“无商标,无专利,无版权”产品面临强制下架和赔偿的规定。
这对花重金参与618和对上市有热切期望的极米来说,无疑是重击。
面对峰米科技突然而来的专利诉讼,极米科技相关人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此前对此事并不知晓,并称“我们也是通过公开信息知道了这件事,目前正在等待法律文书的送达。”
极米科技还表示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涉诉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后续进展会及时披露。
但据媒体报道,接近峰米科技的有关人士对极米不知情的说法并不认可,其坦言早在2019年12月,峰米科技的母公司光峰科技便向极米科技方就侵犯专利权的问题发出过律师函。
此外,上述接近峰米科技的有关人士透露,在其去年12月中由峰米科技控股公司光峰科技委托律所向极米科技发出的律师函中,共提及极米科技制造、销售或许诺销售的15款激光电视产品及投影仪产品涉嫌侵犯光峰科技多达33项合法有效的专利权,而这些侵权行为至今也未获得实质性解决,亦不排除此后由此出现更多针对极米科技专利侵权的诉讼。
重营销,轻技术?
研发费用占比仅3%
公开信息显示,极米科技有29条自身风险,其中有多宗“网络购物合同纠纷”,均牵涉到消费者起诉极米科技技术不达标和虚假宣传。
同时,2020年4月7日、2019年12月16日、2019年10月25日、2019年10月16日、2019年8月5日、2019年6月27日、2019年6月17日,北京、四川、广西三地多家法院发布极米科技为被告的开庭公告,案由均为“网络购物合同纠纷”。
其中,在一起纠纷中,消费者称以6399元的价格购买极米科技的一款投影仪后,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发现技术不达标,认为存在欺诈,故向极米索赔。
后经审理,法院认为极米科技宣传的技术指数与检测报告的数据相差较大,应认定极米科技存在欺诈,因此判决极米科技向消费者退还货款6399元,向何某赔偿19197元并交付检测费1000元。
在另一起纠纷中,消费者在极米科技天猫旗舰店购买了十台单价为4999元的投影产品,合计49990元。
但消费者发现,产品实际的性能与宣传文案存在较大差异,法院认定极米公司存在欺诈,要求极米承担相应的责任。法院支持了消费者要求极米退还货款49990元的请求。
有分析认为,极米的法律风险背后是技术上的投入不足。
极米招股书显示,从极米科技历年费用来看,销售费用占比始终远高于研发费用占比,且增长速度更快。从2017年到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占比从10.92%增长到12.24%,研发费用占比则从3.31%增至3.83%。
而同行业的峰米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为10%左右。
而事实上,光峰科技近年来和市面上多个投影友商都有“专利技术战”,包括日本卡西欧、台达电子等品牌。
尤其去年光峰科技刚登陆科创板之时,也遭到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利官司“精准阻击”。
现在光峰科技对极米的专利诉讼就像是在重演当年自己的境遇,不管结果如何,光峰科技都能收获足够多的曝光度,何乐而不为。